2024年12月18日一大早,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乡村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教师团队负责人、贵阳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阮朝辉教授一行四人走进水城区尖山小学,观察各科课堂教学,与学校教师展开交流,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共话教师专业化发展。
2023年8月,贵阳学院乡村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一年多来,团队负责人阮朝辉带领团队核心成员分赴贵州省12个县(区、市)的28所小学,义务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与责任担当”宣讲培训;带领团队和硕士生、本科生持续进驻易地扶贫搬迁新建学校(开阳县东湖小学、东湖幼儿园)开展顶岗支教;应邀前往开阳县、望谟县、黔西市、六盘水市等12个县(区、市)指导全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团队继续扎根乡村,走访学校,听课评教评学,群策群力助力乡村小学教师及其学校高质量发展。
团队在六盘水市水城区尖山小学听课评课
2024年12月18日,在六盘水市水城区尖山小学,与当地教师结束座谈交流后,阮朝辉与团队成员左成光、何壮、陆曼便分赴各班课堂,为学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把脉问诊。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大家开动脑筋思考一下。”语文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进入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学习,从课文朗读到字词、语句解读,再到文章意义引申,老师逐步深入,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人物故事,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科学、数学、英语等课堂也在同步进行。团队成员们边听边记,在课堂结束后立即组织课堂教学的老师进行座谈,大家围坐在一起,围绕课堂教学进行讨论交流。结合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评价、教学评一致性等要求,团队成员聚焦课堂设计、课堂互动等方面,与尖山小学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探讨。
边听边记
“对于水城区教育来说,目前我们还存在着一些短板,例如区域内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化成长等方面发展不均衡。为了推进水城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邀请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乡村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教师团队前来把脉问诊,为我们的教育教学、课题申报、教师发展等提供指导和支持。”水城区教育局副局长童启炼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进一步明确“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尖山小学教师上课现场
“青年教师们在教育事业中充满了干劲,他们需要专业的引导,助力其获得专业化发展成长。”阮朝辉认为,团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着眼课堂,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指导教师课堂教学、教研教改、课题研究,帮助破解教师专业化发展困境,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一直以来,阮朝辉和团队成员致力于提高师德师风水平,高质量开展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创造性开展小学课堂教学、科研教改,用现代评价工具对小学教师自我发展、教学质量、学生发展质量进行系统监测反馈。不断优化U-G-S(大学-政府-小学)协同“育新师”实践,与乡村小学教师结成“育新人”共同体并高效行动。
课后开展座谈交流
在致力于为贵州乡村教育培育优良师资的同时,团队也在不断加强自身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水平、教书育人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
“我们将始终聚焦高质量‘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乡村小学卓越教师’,重视教育教学研究,继续扎根乡村,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在教育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阮朝辉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坚守小学课堂教学主阵地,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实施教学带动教研、教研反哺教学实践行动,实现大学专家团队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双向奔赴”,共同发展,践行黄大年精神,打造卓越教学教研共同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秋红
编辑 袁航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孙晓蓉
来源 天眼新闻
【责任编辑】一审:刘彦含
二审:贺电
三审:许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