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贵定县宝山街道白岩脚山桐子基地迎来丰收,村民在加工基地晾晒山桐子。 肖伟 摄(贵州图片库发)
毕节市七星关区岔河镇大寨村禹垚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苗圃基地,农户正在管护山桐子苗。 韩贤普 摄(贵州图片库发)
遵义市仁怀市合马镇新坪村山桐子基地第三年挂果情况。 涂顺菊 摄
2024年贵州林特产品推介活动上展示销售的贵州山桐子油。 方春英 摄
方春英 游正兰
冬天,是山桐子收获的季节。
山林里,山桐子果实挂满枝头,红彤彤的,是那么耀眼。
黔南州贵定县宝山街道城北村,2019年种下的山桐子陆续挂果,贵州云华农旅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易中华难掩喜悦之情:“白岩脚基地三年树龄的山桐子树每棵挂果40斤至60斤,今年大有金桐公司以2元一斤的价格收购,按照这个价格来算,我们每亩平均种植42棵,那么种三年亩产就有近5000元,后面随着山桐子树的长大,每年的收益都会提升。”
遵义市仁怀市合马镇新坪村,2017年种下的山桐子逐渐丰产,贵州省仁怀市新华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民黔感到十分欣慰:“我们基地总种植面积是6800亩,第一年挂果收30吨,第二年收的50吨,今年是第三年收了70吨,真的是一年比一年更好。而且现在省林科院、省林业学校的专家经常来指导,以后产量还会更高效益还会更好。”
冬天,也是山桐子种植的季节。
山岭间,农户们正忙着移栽新苗。
遵义市汇川区泗渡镇陆续出圃300万株优质山桐子苗木,销往播州、石阡、西秀等地,今年52岁的李叶强格外认真:“我在基地干了半年,主要负责整理苗木,清点数量,比在外打工轻松,收入也不少。”从坡耕地开垦、育苗管护到苗木移栽、后期出圃,该种苗基地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务工岗位,像李叶强一样的村民每天有200余人。
铜仁市印江自治县合水镇兴旺村,农户们有的在栽种山桐子,整地、打窝、覆土、浇水;有的在管护去年种下的山桐子,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村民代贵娥忙完了山上的活儿,又在自家院子前栽种山桐子:“这个树结的果子好看,红彤彤的喜庆。而且还有公司来收,2块钱一斤,1棵树每年也有100多元的收入,能种的地方就都种上。”
自《贵州省山桐子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印发实施以来,贵州山桐子产业从零起步,探索突破良种选育、丰产栽培、加工优化、品牌打造等一道道难关,产业发展强势崛起。截至2024年10月,贵州山桐子种植面积达68.4万亩,建成高标准示范基地127个,人工种植山桐子面积居全国第一,贵州山桐子产业正领跑油料行业新赛道。
■ 育好种苗 既要数量更要质量
良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优质种苗是基础。山桐子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在全国范围内都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因此从谋划发展山桐子产业伊始,贵州就将良种繁育放在首要位置,依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贵州大学、省林业学校等科研单位和育苗企业广泛开展科研攻关。
破解山桐子实生苗雌雄株难辨的问题——
山桐子属于雌雄异株植物,通过果实收获产生经济效益,若等到挂果后才能明确性别,前期管理投入会形成极大的浪费。为此,省林业局与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合作,开展山桐子雌雄株鉴定技术研究。
“今年5月,我们收到从贵州各地采集的204份山桐子树叶标本,这些标本是有性别记录的。我们通过基因组测序等方法进行鉴定,然后和性别记录进行比对,综合准确率达到9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雷研究员介绍,山桐子雌雄株系的鉴定技术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第一道拦路虎,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可提前优化苗木配比,做到降本增效,使基地的亩均产值提升1000元。
破解优质种苗短缺无法满足造林需求的问题——
按照《贵州省山桐子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要求,到2024年末,全省要建成山桐子基地70万亩,前期各地推进十分艰难,最大的制约因素是适生优质种苗供应不足。即便如此,各地、各相关部门坚持种苗核心基础理念,宁慢毋滥,以保证产业发展的安全和质量。同时,全面推进山桐子种质资源调查、良种选育和保障性苗圃建设等基础工作。经过1年多的储备,全省山桐子良种繁育步入正轨。
走进省级林业保障性苗圃毕节禹垚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的育苗大棚,一排排绿油油的山桐子苗长势旺盛。“我们采取的是轻基质配方、机器装袋、大棚育秧、大田移植的分段育苗方法。这是第二段苗,种子发芽之后移栽在育苗盘里,差不多是一个月的时间。”该公司董事长宋敏拿起一株苗放在手上,可见其根须发达强健、苗长已有10厘米左右。该公司的大田苗长势也十分旺盛,1年生苗平均达到1米,2年生苗已有树盘长出。
2024年以来,该公司已销售山桐子芽苗1500万株、地苗600万株,进入冬春造林季节后,公司格外忙碌,每天都有订单,“现在不只是本省的,河南、云南、四川、安徽等省也都在找我们买苗,我们已经准备扩大规模了。”宋敏说。
据了解,截至今年10月,全省已建成省级林业保障性苗圃32个,培育苗木企业79家,预计2024年底出圃合格苗木3873万株,能够支撑今冬明春的造林需求。下一步,贵州还将加快推进组培苗繁育技术研究及生产应用,牢牢把好种苗关,做到有标签、有档案、可追溯,全面普及良种良法,确保高产稳产。
■ 建好基地 既要规模更要效益
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街道峰岩村马脑山的林地里,农户们精心管护的山桐子茁壮生长。“这是我们前年春节种下去,现在差不多都超过2米了,当时种的就是2年生的苗,到明年就该挂果了。”峰岩村党支部书记黎开平介绍,过去村里的经济作物只有烤烟,种山桐子为全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希望,大家发展积极性很高,管护得也格外精细。
2023年以来,桐梓县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林业局具体负责、各乡镇(街道)参与实施的山桐子项目专班,大力发展山桐子产业。强化宣传引导,桐梓在全县25个乡镇(街道)召开工作调度会、群众会100余场,向群众讲清楚山桐子产业发展的好处、推进的模式,为群众算清楚产业发展的收益,获得了积极的响应和支持。强化技术指导,采取“面对面”传授山桐子栽植技术,对施工队开展培训等举措,着力提高山桐子成活率和栽植质量。强化督导检查,成立工作组下沉到各个栽植地块,对栽植质量和进度全过程跟踪指导督导,对未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的相关单位严肃追责。截至目前,桐梓县已完成10.1万亩山桐子栽植目标,其中,8000亩以上规模乡镇(街道)有3个,4000亩以上规模的有7个,山桐子成为桐梓的又一个乡村振兴重要支柱产业。
在遵义,除了桐梓县外,汇川、绥阳、道真、凤冈、正安等县(区)山桐子产业均已初具规模。围绕国储林、低产低效林改造、退耕还林补植补造、石漠化治理、退化林修复等林业工程项目,遵义市科学规划山桐子种植区域,打造了一批示范基地。截至目前,该市共发展山桐子28万亩,面积位居全省第一。
随着新种植的山桐子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贵州各地、各相关部门也在不断探索更高效的栽培技术和管护模式,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省林科院从2022年开始组建专家团队对山桐子栽培技术开展深入研究。“我们定期到仁怀市合马镇山桐子基地开展科技服务,和企业技术人员、农户探讨山桐子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目前盒马基地山桐子的根腐病、天牛危害等病虫害现象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省林科院研究员杨再华说,下一步省林科院会不断完善、推广研究成果,形成全面系统指导全省山桐子高效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指南。
贵定县则充分利用新造林地郁闭度低、光照条件好等特点,探索“山桐子+”林下经济发展模式,2023年以来先后在白岩脚山桐子种植基地、沿山林场山桐子种植基地套种何首乌、博落回等林下中药材6300亩,辣椒、折耳根等2400亩,黄豆、高粱等3000亩,带动附近群众生产用工6.78万人次,获得务工收入680万元,有效提高了产业发展效益。
■ 出好产品 既要品质更要实惠
山桐子是加工型林产品,精深加工的水平决定了产品能否闯入消费市场,也决定了产业发展的成效。贵州始终坚持原料基地建设与精深加工体系同步推进,依托贵阳学院等科研单位在山桐子成分分析、加工工艺、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广泛研究,形成了系列科研成果。
今年4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通知,由省林业局和贵阳学院共建的“国家林业草原山桐子加工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认定。该中心搭建了一核四中心多个平台,即:以山桐子加工中试基地为核心,建设加工技术中心、品质研究中心、综合管理中心、信息和技术推广中心,重点打造油脂加工技术创新平台、中试生产基地、技术培训推广平台和大数据信息平台等,是国内唯一开展山桐子加工系统研究的国家级平台。
贵阳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侯俊财介绍:“目前国家林业草原山桐子加工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设计了山桐子采后干燥、油脂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模块化工艺和新设备,初步实现了山桐子全价利用。另外,我们熟化了多项核心技术,解决了山桐子油原来存在的木头味、质黏稠、颜色深,为贵州林草发展有限公司试生产的8吨左右山桐子油在市场上进行了销售,反馈也很好。”
那么,山桐子油是什么外观品相?与菜籽油大豆油等相比有什么优势?能不能成为大众食用油?山桐子油是如何加工的?现有的加工工艺流程有哪些?原料消耗及营养成分保留情况如何?山桐子油炒菜有没有异味?更适合哪种烹饪方式?在餐饮行业怎么运用与普及……
今年5月,一场山桐子油品鉴会在贵阳学院举行,来自贵州省林业产业联合会、贵州省餐饮行业商会、贵州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50余位嘉宾参加。
在参观了山桐子食用油生产现场及研发实验室,听取了国家林业草原山桐子加工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关于山桐子油成分、风味、工艺、成本等方面的介绍,亲身品尝了用山桐子油制作的各类菜肴之后,嘉宾们纷纷表示,山桐子油味道清淡,不会抢菜肴本来的风味,加之山桐子油营养丰富,尤其是富含人体必需的亚油酸、维E等营养成分,适合作为大众食用油使用。
“现在市场上不缺高端油脂,缺的是大众油脂,省林业局要求开发普通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并且喜欢消费的山桐子油,这也是我们的目标,通过科研创新,让山桐子油的价格控制在20元每市斤以内。”谈及国家林业草原山桐子加工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接下来的研究重点,侯俊财表示,将从升级改造现有中试线、提取油脂伴随物开发功能性食品原料、开发副产物等方面发力,解决当前山桐子油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让山桐子油走进千家万户。
■ 拓好市场 既要品牌更要渠道
“山桐子油的食用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陕西、甘肃及四川北部山区的农民都有采集野生山桐子果实制油食用的习惯,但是全国范围内对山桐子油的知晓度还是较低。”王雷建议贵州加强山桐子油的品牌打造和市场推广。而贵州也在持续发力,通过不同渠道面向市场开展山桐子油的宣传推广和产销衔接。
5月16日,2024中国品牌日·贵州品牌系列活动在贵阳启动。贵州林草发展有限公司携“贵仙森”油为珍贵牌山桐子油进行宣传推介,该产品被列为活动指定用油。
8月20日至25日,2024年贵州林特产品推介活动在贵阳市黔灵山公园举行。为期六天的活动里,省林发公司每天都制作山桐子油凉拌菜、山桐子油炸土豆片等食品请游客免费品尝,大家不仅认识了山桐子油,更纷纷掏出手机扫码下单。
11月23日至25日,2024年世界林木业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省林发公司集中展示了山桐子从种苗、鲜果、预处理果实、山桐子油、山桐子衍生品及综合开发利用等全产业链产品。吸引了众多嘉宾和客商驻足,不少商家还留下了联系方式希望进一步合作。
“我们在省林业局机关食堂、各市州政府部门及院校食堂都进行了地推活动,积极与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贵阳市旅游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开展合作,目前山桐子油已入驻贵州省好粮油展示中心、广州中洲农会贵州林特产品展销馆。下一步还要在贵阳市多家酒店、合力超市、高速公路服务区等进行展示和销售。”省林发公司有关负责人方洪刚说。
除了线下活动体验推广,山桐子油产品在线上的宣传推广也逐渐推开,省林发公司与云上贵州多彩宝合作在抖音平台进行直播带货、依托贵州林产品运营平台及体验中心设置山桐子销售专区、在拼多多平台开设“贵州林草食品保健专营店”,贵州山桐子油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接受。
“市场开拓,最终要依靠的还是市场主体。所以我们在培育山桐子产业经营主体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省林业局对外合作与产业处负责人陈娜介绍,全省林业系统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了大有润成(北京)实业有限公司、湖北旭舟林农科技有限公司等在贵州投资落地。同时,省林业局加大本土企业培育,支持贵州林草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玄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灵智林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贵州省仁怀市新华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发展山桐子一二三产,产业发展体系不断健全。
强势崛起,向兴而行。
发展山桐子产业,领跑油料行业新赛道,贵州当仁不让。
来源:贵州日报